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熊德山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足见中国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早距今6000——5000年的红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龙的身影,为中国龙的形象提供了依据。
在中国封建时代,皇帝多被称为真龙天子,龙也被作为权力的象征。在瓷器上面,龙纹也经常出现在御瓷上面,当然龙作为一种祥瑞之兆,在百姓心中多是威严、崇高之态,所以,窑工们经常将其用在瓷器之上。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没错,这就是方文山所作《青花瓷》的歌词,国粹青花,至成熟的青花瓷在元代出现后,历经明、清,直到现代都为世人所喜爱,人们爱的是她的高雅,爱的也是她的朴素,爱的是她的明净,爱的也是她的魂回梦莹。
目前,据有关资料显示,元代青花存世大约在300件左右,对此说法,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因为国内外私人藏家手中是没有办法完全统计出具体数量的,但是在没有更多考古发掘做支撑以及没有发现更多藏家手中确切所藏之外,这个数据是完全可以给我们做参考,也足以说明元青花的珍贵。元青花珍贵,元青花上的龙纹也就凸显珍贵性。
元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高安元青花博物馆藏)
该梅瓶保存完整,双线弦纹将瓶身纹饰分成3层,另有三层为空白,该空白是未完成之作呢,还是别有用意大家自己去推敲吧。主体以双云龙纹为主要纹饰,一条龙呈追逐状,一条龙作张嘴回首状,龙身秀长,头小颈细,头上双角长如鹿角,有胡无须,背上龙脊如火焰般燃烧,龙身长有半圆形鱼鳞状鳞片,四肢长有飘带状毛发,且多为3条飘带,也有多条的,龙爪为四爪有如鹰爪,也有三爪、五爪之分,但以三爪为多。整个形象给人以凶猛之态,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在追逐中又能品味到逗乐之感。细看料浓处有轻微铁锈斑,这与原料有关,元代青料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进口的叫做苏麻离青,该器物就是采用了进口青料,高铁低锰,料浓处有铁锈斑,也正是由于此种青料的使用,纹饰稍有晕散。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高安元青花博物馆藏)
此盖罐与上面的梅瓶同为高安(原江西第二电机厂)元旦窖藏,绘画风格一致,同样采用了双线弦纹将纹饰分作多层,其中三层留白。罐上三爪游龙腾云驾雾做张嘴回首状张望追来之龙,给人以感威严以感乐趣。罐身拉坯痕迹清晰可见,还要注意的是元代较大型器物经常会采用分段抖接而成,如上面所介绍的梅瓶以及此盖罐就采用了分段拼接的方法。所施白釉晶莹透亮,胎身洁白,但细看,釉面有粽眼。该器物盖、身齐全,为元代青花的精品。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此罐纹饰由双弦纹将其分成5层,其中,上腹部由两条龙纹追逐而成,从图片可知,该龙呈向前追逐状,龙身被云雾缠绕,双脚向前奔腾,脚上有束状飘带,其尾呈火焰状有如金鱼尾。
元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该蓝釉白龙纹盘以蓝釉打底,上贴三爪白龙一条,该蓝釉为高温钴蓝釉,是景德镇元代新品种,与青花瓷所用青料为同一种原料,故此次一同进行介绍。该盘形制规整,上面白龙呈翻腾状,昂首向前,四肢有数量不等飘带,其尾如火焰,头小细颈,有着元代青花龙纹共同的特征。据故宫博物院官网了解到,此种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于发表的仅有4种,此盘为国内唯一一种。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藏于扬州博物馆,图片来自扬州博物馆)
此瓶为扬州博物馆藏镇馆之宝,白龙张嘴露齿露舌昂首向前追逐,眼珠用青料点缀,为画龙点睛之笔,其背如火焰,龙身有鳞片,脚上有3条飘带状毛发,爪如鹰爪,显得十分锋利。据资料显示,此种元代蓝釉白龙图案仅见与盘和瓶两种器形之上。
元青花云龙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片来着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件国博藏青花玉壶春瓶,其青料略显偏灰,但是其龙纹有着元代青花龙纹的诸多共同特征,如头小细颈,头上角如鹿角,四肢有如鹰爪,背如火焰,龙身有鳞片。但是,此件作品的龙身鳞片有着元代青花龙鳞片的另外一个特征,即由横竖交叉型线条组成,有如席纹。
鉴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看似不起眼的特征,也许就是你成功的关键。